【高谈阔论名词解释】“高谈阔论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常用于描述人说话内容空泛、不切实际,缺乏实质内容。它通常带有贬义,用来批评那些只说不做、言过其实的人。
一、
“高谈阔论”出自古代典籍,原意是指发表高深的言论,后演变为形容人说话浮夸、脱离实际。在现代语境中,这个词多用于批评那些只注重形式、不注重内容的言论行为。它强调的是语言与现实之间的脱节,常见于对政治、学术或日常交流中的虚浮表达的批评。
该词在使用时,往往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,提醒人们在表达观点时应注重实际和逻辑,避免空洞无物的言语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高谈阔论 |
拼音 | gāo tán kuò lùn |
出处 | 出自《庄子·齐物论》等古代文献 |
原意 | 原指发表高深的言论 |
现代含义 | 形容说话浮夸、不切实际、空洞无物 |
用法 | 多用于批评他人言论不务实、缺乏实际内容 |
褒贬色彩 | 贬义词 |
近义词 | 空谈、虚谈、夸夸其谈 |
反义词 | 实事求是、脚踏实地、言之有物 |
使用场景 | 政治评论、学术讨论、日常交流等场合 |
注意事项 | 使用时需注意语气,避免过于刻薄,以免引起误解或冲突 |
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,“高谈阔论”不仅是一个语言现象,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,反映了人们对真实与虚伪之间界限的关注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应当倡导理性、务实的表达方式,避免陷入空谈的误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