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关于手不释卷的故事简介简短一点】“手不释卷”是一个源自古代的成语,形容一个人勤奋好学、酷爱读书,即使在忙碌或休息时也不愿放下书本。这个成语最早出自《三国志·吴书·吕蒙传》,讲述了东吴名将吕蒙在孙权的劝导下开始刻苦学习,最终成为有才学的将领的故事。
一、故事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出处 | 《三国志·吴书·吕蒙传》 |
主人公 | 吕蒙(东吴名将) |
故事背景 | 吕蒙原本不喜读书,后在孙权劝导下开始努力学习 |
核心寓意 | 勤奋学习能改变人的命运,知识可以提升个人能力 |
现代意义 | 鼓励人们持续学习、不断进步 |
二、故事简述
吕蒙是东吴的重要将领,早年因出身武将家庭,不太重视读书。孙权认为他缺乏文韬武略,便劝他多读史书和经典。吕蒙起初并不以为意,但在孙权的坚持下,他开始认真阅读书籍。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,吕蒙不仅增长了见识,还在战场上表现出色,最终成为一位文武双全的将领。后人用“手不释卷”来形容他勤于学习、从不放下书本的精神。
三、延伸思考
“手不释卷”不仅是对古人学习态度的赞美,也提醒现代人要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。无论身处何地,只要坚持不懈地学习,就能不断成长与进步。